为什么穷人什么都懂 就是不懂赚钱

  凌晨三点的城中村烧烤摊,总能看到两种人。

  一种是穿着拖鞋背心的包租公,啤酒喝到第五瓶时开始讲全球局势和中东地缘政治,连俄乌冲突的装甲车型号都能给你报出来,最后用一句”这届年轻人不行”收尾。

  另一种是刚送完外卖的年轻人,捧着被烤串竹签扎破的手,用手机刷着短视频里的”月入十万秘籍”,边听边点头:”原来穷是因为我不够努力啊。”

  第二天清晨,前者揣着六栋楼的钥匙串去收租,后者顶着黑眼圈继续接单。

  你猜谁是穷人?

  01

  当代互联网最吊诡的景观,就是穷人对世界的认知程度和实际赚钱能力形成完美倒挂。

  菜场大妈能跟你聊货币政策,外卖小哥能分析美联储加息,连小区保安都能从《资本论》的角度批判996制度,但他们的账户余额永远停留在四位数的极限拉扯中。

  更离谱的是,当有人真正开始赚钱时,这些懂王们瞬间变身人间清醒——

  “抖音带货?韭菜才去玩那个!”

  “知识付费?傻子才交智商税!”

  “跨境电商?现在进场就是当炮灰!”

  他们就像站在游泳池边的救生员,能精确指出每个泳姿的问题,但自己从不下水。

  问就是”等我看完这本《穷爸爸富爸爸》”,但实际是在知乎刷了三年”穷人如何逆袭”,连摆摊卖淀粉肠的启动资金都没攒够。

  知识的诅咒在他们身上显灵:懂越多,越动弹不得。

  02

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魔幻现象?

  答案藏在每个城中村楼梯间斑驳的墙缝里。

  第一层诅咒:知识茧房里的信息过载。

  当代穷人获取知识的成本无限趋近于零,但筛选有效信息的成本暴涨到天际。

 

  有个在富士康流水线干了八年的工友告诉我,他现在每天要用三个APP轮着刷财经资讯:上午看雪球学价值投资,下午要看K线图,晚上还能在B站看罗翔讲法考。

  但当我问他去年投资回报率是多少时,他眼神突然变得像被仓鼠跑过的键盘:”知识要沉淀,你不懂。”

  这是所有”懂王”的通病——把输入当产出,把收藏夹当保险箱。

  他们像囤积癖一样往大脑里塞满”干货”,从ChatGPT操作指南到美联储会议纪要应有尽有,但就是卡在”知道”和”做到”之间的次元壁。

  某直播基地的负责人给我看过一份数据:他们孵化成功的素人主播里,高中学历占比38%,本科学历仅占12%。

  最赚钱的带货王是个初中辍学的服装批发小妹,她至今分不清GDP和GNP的区别,但能靠观察广场舞大妈穿搭,单月卖出170万的碎花裙。

隐藏内容: